AES_加密算法

速度很快的通用加密方法

AES 加密

高级加密标准(AES,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)为最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。对称加密算法也就是加密和解密用相同的密钥,具体的加密流程如下图:

[TOC]

在线测试网址

加解密测试

各部分作用

明文 P

待加密的明文数据

密钥 K

用来加密明文的密码(对称加密中加解密为同一个密钥

密钥传输

不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传输,否则会导致密钥泄漏,通常是 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密钥,然后再通过网络传输给对方 ,或者直接面对面商量密钥。密钥是绝对不可以泄漏的,否则会被攻击者还原密文,窃取机密数据。

AES 加密函数

设AES加密函数为E,则 C = E(K, P),其中P为明文,K为密钥,C为密文。也就是说,把明文P和密钥K作为加密函数的参数输入,则加密函数E会输出密文C。

密文 C

经加密函数处理后的数据

AES 解密函数

设AES解密函数为D,则 P = D(K, C),其中C为密文,K为密钥,P为明文。也就是说,把密文C和密钥K作为解密函数的参数输入,则解密函数会输出明文P。

对称与非对称加密

对称加密

加密和解密用到的密钥是相同的,这种加密方式加密速度非常快,适合经常发送数据的场合。缺点是密钥的传输比较麻烦。

实际中,一般是通过 RSA 加密 AES 的密钥,传输到接收方,接收方解密得到AES密钥,然后发送方和接收方用AES密钥来通信。

非对称加密

加密和解密用的密钥是不同的,这种加密方式是用数学上的难解问题构造的,通常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较慢,适合偶尔发送数据的场合。优点是密钥传输方便。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为 RSA、ECC 和 EIGamal。

Python 代码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import base64
from Crypto.Cipher import AES

class UseAES:
"""
AES
除了MODE_SIV模式key长度为:32, 48, or 64,
其余key长度为16, 24 or 32
详细见AES内部文档
CBC模式传入iv参数
本例使用常用的ECB模式
"""

def __init__(self, key):
if len(key) > 32:
key = key[:32]
self.key = self.to_16(key)

@staticmethod
def to_16(key):
"""
转为16倍数的bytes数据
:param key:
:return:
"""
key = bytes(key, encoding="utf8")
while len(key) % 16 != 0:
key += b'\0'
return key # 返回bytes

def aes(self):
return AES.new(self.key, AES.MODE_ECB) # 初始化加密器

def encrypt(self, text):
aes = self.aes()
return str(base64.encodebytes(aes.encrypt(self.to_16(text))),
encoding='utf8').replace('\n', '') # 加密

def decode_bytes(self, text):
aes = self.aes()
return str(aes.decrypt(base64.decodebytes(bytes(
text, encoding='utf8'))).rstrip(b'\0').decode("utf8")) # 解密

AES 原理

  1. 字节映射替换
  2. 行位移
  3. 列混淆
  4. 轮密钥加
  5. 密钥扩展

字节替换

AES的字节代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查表操作。AES定义了一个S盒和一个逆S盒。

状态矩阵中的元素按照下面的方式映射为一个新的字节:把该字节的高4位作为行值,低4位作为列值,取出S盒或者逆S盒中对应的行的元素作为输出。例如,加密时,输出的字节S1为0x12,则查S盒的第0x01行和0x02列,得到值0xc9,然后替换S1原有的0x12为0xc9

行位移

行移位的功能是实现一个4x4矩阵内部字节之间的置换
第一行不变,第二行循环左移1个字节,第二行循环左移2个字节,第三行循环左移3个字节

列混淆

这一步,输入数组的每一列要和一个名为修补矩阵(fixed matrix)的二维常量数组做矩阵相乘,得到对应的输出列

加轮密钥

唯一用到密钥的一步 128bit 的密钥也被排列成 4*4 的矩阵。
让输入数组的每一个字节a[i,j]与密钥对应位置的字节k[i,j]异或一次,就生成了输出值b[i,j]。

加密的每一轮所用到的密钥并不是相同的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:扩展密钥

扩展密钥

AES 源代码中用长度 4 4 (10+1) 字节的数组 W 来存储所有轮的密钥。W{0-15} 的值等同于原始密钥的值,用于为初始轮做处理。

后续每一个元素 W[i] 都是由 W[i-4] 和 W[i-1] 计算而来,直到数组 W 的所有元素都赋值完成。

W 数组当中,W{0-15} 用于初始轮的处理,W{16-31} 用于第1轮的处理,W{32-47} 用于第2轮的处理 ……一直到 W{160-175} 用于最终轮(第10轮)的处理。

五种加密模式

AES 加密器内部流程是相同的。 五种加密模式只是明文块之间的关联区别

ECB 模式

ECB 模式是最简单的工作模式,在该模式下,每一个明文块的加密都是完全独立,互不干涉的。

  • 优点: 简单、 有利于并行计算。
  • 缺点: 同样的明文 加密后会变成相同的密文块。

CBC 模式

CBC 模式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:初始向量IV(Initialization Vector), 它的作用和MD5的“加盐”有些类似,目的是防止同样的明文块始终加密成同样的密文块。

CBC模式在每一个明文块加密前会让明文块和一个值先做异或操作。IV作为初始化变量,参与第一个明文块的异或,后续的每一个明文块和它前一个明文块所加密出的密文块相异或。

这样以来,相同的明文块加密出的密文块显然是不一样的。

  • 优点: 安全性更高。
  • 缺点: 1. 无法并行计算性能上不如ECB 2. 引入初始化向量IV增加复杂度